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天眼新闻】【春韵六枝・产业新篇】老手艺“发酵”出新活力——六枝酸菜俏销省外

发布日期:2025-04-03 10:39:15 来源: 浏览量: 字号:    

今年,一个好消息让陈国洪振奋不已。

“2月的时候,我们公司推出的‘黔菜酸’系列产品,受邀参加‘乡村振兴,品牌强农’中国农业品牌甄选会。”提起这个好消息,陈国洪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对于陈国洪和“黔菜酸”而言,这次邀请更是一份认可,这也让他对发展“黔菜酸”更加有信心。

图为:“黔菜酸”包装好的产品。顾冰洁 摄

据悉,“黔菜酸”生产基地位于六枝特区关寨镇中坝易地扶贫搬迁工厂,隶属于贵州向日葵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多元化发展的实业有限公司,陈国洪则是公司的总经理。

“‘黔菜酸’是公司2024年自创食品品牌,主要通过精选优质的青菜、萝卜菜等蔬菜原料,生产青菜酸菜、油菜酸菜、萝卜菜酸菜、芹菜酸菜等丰富多样的酸菜产品。”陈国洪介绍。

目前,公司共有5个农村合作社种植基地,总面积200余亩,月生产青菜、油菜、萝卜菜、芹菜等蔬菜原料150吨左右,带动六枝特区九龙、大用、落别、月亮河等乡镇的农户1000余人增收。

图为:“黔菜酸”产品之芹菜酸菜。顾冰洁 摄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陶坛装着酸菜。如今,秉承那份记忆,在坚持用传统手艺的基础上,我们也在不断创新。”陈国洪说,有别于过去农家小院里的土陶坛里“发酵”的美味,如今酸菜制作时公司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传承酸菜腌制工艺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湿度和时间,确保酸菜的口感和品质。

“现在,公司有一条月生产量150吨左右的生产线。走,带你到生产车间看看去!”按要求穿戴好服装后,记者跟随陈国洪来到“黔菜酸”生产车间。

车间里,制作酸菜的蔬菜在工人仔细挑选下来到生产线上,经过煮、洗等程序后前往发酵缸。站在发酵缸前,制作工人指尖轻触缸里泛着琥珀光泽的芹菜酸菜,检查发酵程度。

图为:工人挑选制作酸菜的蔬菜。顾冰洁 摄

“‘老师傅’们只需要这一个动作,就可以判断出酸菜制作是否已成。”陈国洪说,“老师傅”们的技艺加上恒温发酵技术,发酵周期从45天压缩到20天,产能翻了三番,味道却仍是曾经的记忆。

同时,为方便消费者购买和储存,公司除了传统的散装酸菜,还生产有罐装、袋装、礼盒装等多种形式多样的包装产品。这也让“黔菜酸”走向更广阔的市场,2024年“黔菜酸”产品销往广东、上海等地,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黔菜酸”的快速发展,更带动了当地群众一起感受这份“酸”事业的红火。目前,仅“黔菜酸”生产端已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20人次,带动灵活就业300人次,员工平均工资3000元;终端已解决稳定就业6人,员工平均工资为8000元,部分员工最高可达20000元。

图为:工人忙碌在生产线上。顾冰洁 摄

陈国洪说,今年公司还预备将当地的手搓煳辣椒、豆腐乳、水豆豉等特色产品与酸菜巧妙搭配,推出礼盒,带动更多贵州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再增加一条月生产量150吨左右的生产线,并结合市场需求实际,适时扩大基地种植规模,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增收。”

从深山陶坛到都市餐桌,当传统工艺邂逅现代产业,老手艺不仅能飘出记忆中的醇香,更可酿出共同富裕的甘甜。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这份“酸”产业正破土而出,书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酸爽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