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贵州省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进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省生态移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徐敏 ;省生态移民局后续发展处处长杨明昌;省生态移民局宣传信息处处长李吉峰。他们将向大家介绍贵州省2023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徐敏副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省生态移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徐敏: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巩固成果、促进发展,守住底线、打造样板”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巩固拓展搬迁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为重点,大力推进强化组织保障、推动产业发展、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精准监测帮扶措施、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等各项工作,搬迁脱贫成果得以巩固,搬迁群众就业总体稳定,搬迁群众的发展意识、精神面貌、内生动力、社会融入持续向上向好,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下面,我主要围绕今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推进情况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一、始终保持高位推进态势,持续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省委、省政府多次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进行部署,专题研究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等工作,推动后续扶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35个省直部门明确了78项具体措施和工作任务,实行清单化、责任化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9个市(州)和84个项目县(区)推进后续扶持工作情况纳入高质量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实行季调度、年考核。对工作成效明显的3个市(州)给予了激励表扬,着力调动工作积极性。
二、始终聚焦巩固搬迁脱贫成果,与时俱进深化“五个体系”建设
我们聚焦“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要求,深化提升“五个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六个专项提升行动”。一是做深做实“就业增收”提升行动。以推动落实《贵州省关于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为抓手,采取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充分挖掘县域就业岗位、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积极引进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自主创业等措施,扎实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截至10月底,全省搬迁劳动力家庭已就业41.21万户96.21万人,就业率为95.97%,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搬迁群众收入持续增加。二是做深做实“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加快推进2023年度635个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戴帽项目的实施,推动项目尽早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加大企业招引力度,今年全省各地共招商引资解决搬迁群众就业的项目90个。三是做深做实“社区治理”提升行动。在安置社区全面推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治理模式,开展安置区物业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打造“整洁、安全、有序、卫生、文明”的安置区生活环境,不断提升搬迁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深入开展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各类活动,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普法教育、市民意识教育,搬迁群众感恩奋进、自强自立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自觉融入城市新生活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四是做深做实“防贫监测”提升行动。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高质量发展监测、稳就业动态监测等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五是做深做实“补短提质”提升行动。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补短板”项目328个。此外,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基本锁定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投资和形成资产的情况,为全面推进投资转固定资产打下坚实基础。六是做深做实“党建引领”提升行动。在安置社区持续推广“一构架三清单”(建立党的组织架构、社区公共服务清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清单、社区党组织建设清单等工作模块)组织模式,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就业组织、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全过程,党在安置区的凝聚力、向心力持续增强。
三、始终坚持创新实践,持续破解融入新型城镇化中难点问题
抓好顶层设计。以出台一个纲领性文件、落实五个已实施的政策文件为契机,奋力推动后续扶持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动贵州省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7个方面29条措施,系统性地推动全省大型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
深入扎实抓好“五个政策文件”的落地见效。一是落实《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新增住房需求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解决新增人口住房需求难题。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将符合条件的1万余户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二是落实《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推动解决安置社区物业管理费用、物业规范管理、住房维修资金等方面的难题。截至目前,全省各安置社区已采取组建物业公司、群众自治、村居代管等多种方式进行有序管理。三是落实《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教育辅导试点工作方案》,推动解决搬迁家庭子女课外学业辅导难题。截至10月底,已在9个市州12个安置点开展试点工作,全省累计受益搬迁群众子女22440人次。四是落实《关于开展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物业管理实体化公司试点的通知》,推动解决安置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五是落实《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资产后续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动解决安置区资产后续管理难题,切实做到资产“家底清、情况明”。截至10月底,全省安置点商业门面盘活使用率为89.65%。
今年以来,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多次印发《工作指引》《简报》推广交流贵州工作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强化推进,在监测帮扶、就业增收、社区治理、产业发展、服务提质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网 记者:请问贵州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谢谢!
省生态移民局后续发展处处长 杨明昌: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就业增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抓政策落实。大力推进《贵州省关于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的实施,通过全面落实摸清底数、促进就业、发展产业、盘活资产、监测帮扶、加大支持等6个方面24条重点工作举措,推动搬迁群众更加稳定、更高质量增收。
二是抓实技能培训。围绕省内外用工企业需求,组织开展搬迁劳动力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在万人以上安置点试点建立职业培训基地,持续提高就业增收能力。截至10月底,全省各地累计开展搬迁劳动力培训3.3万人次,其中技能培训3.05万人次,创业培训0.25万人次。
三是巩固外出务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落实稳岗就业补贴,在安置区建成就业创业服务中心772个。充分利用粤黔协作机遇,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截至10月底,全省搬迁劳动力省外务工就业46.51万人。
五是抓实兜底保障。针对因照顾老人和小孩等难以外出务工的特殊困难搬迁群众,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公共服务性岗位解决就业6.41万人,并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低保范畴。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日报 记者:刚刚发布人提到,贵州省出台了《关于推动贵州省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能否介绍一下文件的内容?
省生态移民局宣传信息处处长 李吉峰:
谢谢您的提问。贵州192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中187万人为城镇化集中安置,其中万人以上安置区达38个,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城镇化安置比例最高、万人以上安置点数量最多的省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省聚焦800人以上大型安置区,以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把促进搬迁群众增收作为根本要求,研究出台了《关于推动贵州省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7个方面29条措施助推大型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统筹推进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从安置区发展规划支撑、配套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园区安置区产城融合发展和促进农村安置区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明确了方法路径。
二是有序推进搬迁人口市民化进程。重点在持续落实户口迁移政策、提升融入城镇能力、严格落实合法权益保障和精准落实监测帮扶措施等方面持续发力。
三是持续提升搬迁人口整体素质。主要通过持续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实现搬迁群众的素质提升。
四是全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注重从有效落实就业政策措施、强化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拓宽就近就业空间、支持多业态创业健康发展和挖掘资源促进困难人群就业等方面明确目标要求,特别是加大适合“4050”人员新岗位的开发力度,帮助搬迁群众充分就业。
五是推动县域产业特色化发展。主要考虑围绕推动安置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有效盘活迁出地闲置资源、强化区域产业协作帮扶、提升县域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和延续企业相关帮扶优惠政策等方面发展特色产业,从而推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同时,还明确了每年支持打造一批后续扶持省级示范点。
六是建设治理现代化安置社区。采取完善社区组织体系、优化综合服务设施、优化社区人员队伍、优化社区服务功能、优化社区文化服务和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等举措,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七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保障。
总之,《实施意见》的出台,是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满足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的有效途径。随着《实施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将会对深化后续“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为助推贵州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打下坚实基础。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贵州日报 记者:建设治理现代化的安置社区是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抓手,刚才提到开展了安置社区的管理提升专项行动,请问具体是如何实施的,成效如何?
省生态移民局后续发展处处长 杨明昌:
谢谢您的提问。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安置区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打造“整洁、安全、有序、卫生、文明”的安置区生活环境,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推动搬迁群众更好融入新型城镇化。我们在全省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管理提升专项行动,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社区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各地以文明创建和安置区物业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搬迁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形式推动安置社区和家庭环境卫生问题整治。如,贵阳市落实商铺门前“三包”责任制,公共区域卫生由专人保洁,每月组织开展交叉检查。贞丰县将每周日设为“清洁日”,采取党员干部带头,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志愿者等开展大扫除、大整治,并不定期开展县级媒体暗访。截至9月底,全省共有安置社区保洁人员3.4万人,累计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培训5445场次,切实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是社区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坚持日常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联动执法,规范社区管理。如,万山区旺家花园安置区规定摆摊时间节点及地点,水城区鱼塘社区新增设25个摊位低价租赁给搬迁户,拓展搬迁居民收入途径。截至9月底,全省安置区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行动2578次,新增划定或建立停车位近2万个,并规划建设电瓶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7万个,社区规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是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省有776个安置社区开展“保洁、保安、保绿、保设施设备运转”等基本物业服务管理,占全省安置社区的88%。通过评比,有50个社区被命名为2023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物业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同时,管理服务形式不断探索创新。如,安顺市西秀区彩虹社区采取区政协委员“安心商量”座谈会形式解决社区管理难题。赫章县将移风易俗、就业创业、生活习惯等纳入“行为银行”推行党建+积分制度管理。
四是社区安全隐患进一步清除。各地对安置区学校、超市、帮扶车间、夜市摊位的消防和公共设施安全等开展常态化排查整治,确保了社区安全稳定。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生态移民局联系作进一步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三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来源:贵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