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新闻发布会

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0-05-27 18:02:55 来源: 浏览量: 字号:    

  记者从贵州生态移民局新闻通气会上获悉,5月12日,贵州省生态移民局新闻通气会召开,会上就《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

  贵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国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六分之一,占全省贫困人口三分之一,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省份。2019年12月底,全省共累计建成安置项目946个、安置住房45.39万套,搬迁入住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万人,占国家下达151.16万人搬迁建设任务的101.9%。整体搬迁贫困自然村寨10090个,同步搬迁人口34万人,占搬迁总人口的18%,全省搬迁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搬迁42.36万户中有劳动力家庭40.89万户、劳动力97.92万人中,已经实现就业85.49万人,就业率87%。

  《指导意见》依照精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易地扶贫搬迁重要部署的重要措施,统一全省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确保全省搬迁188万人如期稳定脱贫。结合国家和贵州省工作实际,分别围绕劳务输出、培训、就业、创业、财政、金融、税收、县级自主、兜底保障等内容给予就业增收、产业资金、鼓励创业、就业政策方面的政策扶持。

  在后续就业增收方面,《指导意见》结合贵州省工作实际,出台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行梳理归集,包括劳务输出、培训、就业、创业、财政、金融、税收、县级自主、兜底保障等内容,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形成更加强大、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攻坚合力,成为目前全国范围内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文件中最为系统、最为完善、最具操作性文件,将为贵州省搬迁群众如期脱贫发挥重大作用,能够有效解决基层反映的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增收政策分散在多部门、多文件中难以掌握问题,以及解决前一阶段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政策扶持方面,《指导意见》制定出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解决基层具体困难的“真材实料”。有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的提出的10条具体要求,明确支持就业增收共7个方面20条支持政策。对每一条工作要求和提出的政策,明确省直牵头部门,在抓落实中明确责任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做到工作部署和责任落实“两个明确”。

  在产业资金扶持方面,《指导意见》出台了全国率先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资金的机制。按照“因需而安”的原则,做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统筹和精准使用管理。建档立卡搬迁群众迁入城镇后,各县在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时,对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安置区建档立卡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要给予支持。对于跨县区搬迁的建档立卡农户,按照“资金跟着人走”的原则,由市(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组织相关县(市、区)做好搬迁建档立卡农户管理工作交接,并以市(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正式文件报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搬迁建档立卡农户行政区域变更及相关工作,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部门依据变更后的贫困人口信息按照“因素法”将资金分配到跨区域迁入地,统筹用于搬迁安置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特别是结合贵州省城镇化家中安置的省情实际,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明确地创新提出。既不新增各级财政负担,又有力促进安置区后续发展。近日,国家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在下达的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时,明确贵州省今年的财政专项扶贫11.2亿元要专项用于人口较多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产业扶持。

  在鼓励创业扶持方面,《指导意见》明确了6条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搬迁群众创业,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对创办企业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按规定给予一次性5000元创业补贴、场地500月每月的场地租赁补贴,以及水、电、税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政策等。目的是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帮助引导,不断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强化主体意识,扶上马,送一程,让更多的搬迁贫困群众通过勤劳奋斗实现光荣脱贫。

  在就业政策方面,《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出台支持就业增收政策和措施,进一步确保贫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多种方式对劳务输出贡献大的劳务输出机构给予奖励,对本县搬迁群众在就业扶贫车间稳定就业的给予支持政策措施,对县域内企业吸纳搬迁群众稳定就业1年及以上的可给予企业一次性资金奖励,对使用安置区门面等固定资产创业的搬迁群众或企业给予场地租赁、物业、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政策等,充分调动县级人民政府的积极性,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易地扶贫搬迁硬仗。

  《指导意见》的出台,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难题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南,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从而稳步实现群众搬迁后的“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全力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